西门子K-TP178MICRO触摸屏 6AV6640-0DA11-0AX0 总代理 西门子K-TP178MICRO触摸屏 6AV6640-0DA11-0AX0 总代理
产品参数:***备件*** 触摸面板 K-TP 178MICRO 针对 SIMATIC S7-200 5.7" 蓝色模式 STN 显示屏 +6 附加 功能键 可项目组态 WinCC flexible 2004 SP1 标准中文(HSP)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仅在中国销售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科幻作家们都没能想象到的触摸屏,被科学家们先制造出来了。 很多人都没有想到,在几十年前,触摸屏这种技术就算是在科幻世界内都是天方夜谭。今天,它已经成为了无处不在的日常科技:手机、平板、柜员机、车站或者电影院里的售票机……在这些便利的背后,有着怎样的发明故事呢? 早的触摸屏于1967年诞生于美国,这个发明恐怕是对科幻界的一个巨大嘲讽:就算是当时疯狂的科幻作家,都想不到触摸屏这种东西。红遍全世界、以*科技著称的科幻连续剧《星球大战》直到1987年才提到触摸屏的概念,比现实的科学家们足足落后了20年。 现在我们熟知的触摸屏(网络图) 1967年:块触摸屏诞生 人们普遍认为,美国马文镇**雷达研究所的约翰逊(E.A. Johnson)是世界上个提出触摸屏概念的人。1965年,这位普通的计算机研究员在《电子通报(Electronics— Letters)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简短的论文《触摸面板:一种新的电脑输入设备》,并在里面描述了自己对电容式触摸屏的设想:屏幕的主体是一块复合的玻璃屏,内表面涂有一层名为ITO的金属氧化物,四角有四个电极。当手指头触碰到玻璃屏的时候,由于人体自带的电场,会令手指头和玻璃内层的金属层形成一个电容,从而“吸走”该位置的少量电流。这个“泄漏”的电流是从四个电极流出来的,而且理论**经不同电极的部分与手指头到电极的距离成正比。通过控制器的精密计算,就可以准确地得到手指头的位置。 两年后,约翰逊将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,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块触摸屏,并将这块触摸屏的照片和触摸屏基本原理图发表在了一本名为《工效学(Ergonomics)》的杂志上。这是一块虽然笨重但很令人耳目一新的屏幕,在约翰逊的设计下,甚至有种魔术般的效果:无论手指头点到哪里,屏幕就会在该处发出亮光。 约翰逊的触摸屏(网络图) 当然,约翰逊的这个发明也有着致命的缺点:首先,它只能计算一个手指头的位置,如果屏幕上有多处接触,控制器的计算就会变得混乱;另外,这块屏幕对接触的感应是“非黑即白”的,它只记录两种信息:有接触,或者没有接触。它不能感知接触时的力度,轻轻掠过和重重按下对它来说都是一样的。 约翰逊的触摸屏诞生后的*二年,欧洲核原子能研究所的几位*便向他提出了合作邀请——他们开始一起研究一种用于空中指挥航空的新系统。由于这份工作并不需要触摸屏有太多的功能,只要定位位置就可以了,所以刚刚提到的那些缺点可谓是瑕不掩瑜。综上所述,约翰逊的电容触摸屏本应该大有作为,但“不幸”的是,就在不久之后,他的后来者开发出了更加灵敏、更加智能的触摸屏。于是,电容式触摸屏还没来得及吸引大众的关注,便被后者耀眼的光芒掩盖住了。后,只有英国航空管理局向约翰逊伸出了橄榄枝——触摸屏指挥系统从1973年开始投入使用,一直工作到了90年代末。 |